丽分网络科技 雅莹旗下又一品牌进入10亿俱乐部 多元是常青法宝

用户投稿 8 0

雅莹旗下又一品牌进入10亿俱乐部 多元是常青法宝

来源:时尚头条网

雅莹10亿俱乐部

随着全球时尚行业遭遇大洗牌,消费升级趋势越来越明显,国内服饰集团也开始掀起转型升级的新浪潮,而靠单一品牌也没有办法永远常青。 3月25日,雅莹集团旗下的DOUBLOVE贝爱于中国国际时装周发布2018秋冬系列,此次大秀是品牌在中国国际时装周的首秀,以“遇见”为主题,从品牌诞生地江南出发,也是首次向公众展示了品牌升级后全新的多元化浪漫主义风貌。

丽分网络科技 雅莹旗下又一品牌进入10亿俱乐部 多元是常青法宝

为凸显品牌全新的概念“遇见”ENCOUNTER,DOUBLOVE特别将2018年秋冬秀场打造成X型交叉台,并邀请去年首次登上维密舞台的法籍华裔模特Estelle Chen、超模裴蓓、王新宇出场走秀。

DOUBLOVE品牌总经理范闵君表示,创新与品质始终是DOUBLOVE的核心

丽分网络科技 雅莹旗下又一品牌进入10亿俱乐部 多元是常青法宝

除了模特阵容外,此次大秀背后的造型团队也不可小觑。为了将DOUBLOVE 2018秋冬大秀打造的更加完美,品牌特邀一线团队合作助力,囊括Vogue知名造型师吴梧、拥有13年多次参与各大国际一线品牌秀场后台化妆经验的鑫淼和时尚潮人徐峰立等。

与此同时,演员陈燃、梁缘,独立媒体人吴岭,品牌好友佀淼滨以及时尚博主包公子姐儿等一众在社交媒体拥有影响力的人物均到场见证全新的DOUBLOVE。

图为参加 DOUBLOVE 2018秋冬大秀的嘉宾超模裴蓓、演员陈燃、梁缘,独立媒体人吴岭,品牌好友佀淼滨以及时尚博主包公子姐儿

DOUBLOVE创立于2009年,是雅莹集团旗下年轻高端时尚女装品牌,品牌宗旨是通过浪漫唯美的设计唤起年轻女性消费者对美的创造力。 不过,随着年轻群体逐渐成为时尚消费的新生力量,越来越多的国内服饰品牌开始向年轻化转型,甚至有的选择彻底告别原有消费群体,从新归零。

和其它国内服饰品牌的起点不同,在成立初期便以年轻消费者为主要目标的DOUBLOVE似乎更占优势。因此,在这一轮品牌升级中,DOUBLOVE选择在原来的基础上,从形象、产品、推广及店铺等多个维度着手。

据悉,DOUBLOVE2018秋冬品牌全面升级由知名创意设计师孙浚良主导。他以“爱”、“浪漫邂逅”等品牌概念为核心,为DOUBLOVE打造全新识别VI,并为线下实体店铺设计了第三代形象。

丽分网络科技 雅莹旗下又一品牌进入10亿俱乐部 多元是常青法宝

在产品方面,曹总监选择通过蕾丝边、钻链、彩葱、珠片和水钻等细节元素结合丝绸、天鹅绒等高级面料,并用粉色作为主调凸显全新DOUBLOVE的随性自由的浪漫主义,只为更加契合当代女性的气质。系列主要分精致美学、优雅职场和高街时尚三个章节,共有超过40套的不同造型,主打产品为连衣裙。

DOUBLOVE新系列共有超过40套的不同造型,主打产品为连衣裙

对于选择中国国际时装周作为DOUBLOVE新形象的首发平台,DOUBLOVE品牌总经理范闵君对时尚头条网表示,中国国际时装周既是中国时尚品牌的舞台,也是中国时尚与国际交流的渠道,越来越多来自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意大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品牌也开始加入进来。因此,参与中国国际时装周对于DOUBLOVE而言有着战略层面的重要意义,不仅是学习经验、吸收养分,也是传递中国时尚力量的最好体现。

在视野愈发国际化的中国消费者面前,打造独特性以在市场中实现差异化也成为本土服饰品牌转型升级的关键。早前有分析指出,国内品牌年轻化常常会走进流于形式的误区,却忽略了最关键的一点,即消费者对于品牌的需求不仅仅是商品的需求,还有情感共鸣的需求,这才是年轻化转型的核心。

区别其它品牌以酷炫元素和宽大廓形来体现年轻化,DOUBLOVE更具前瞻性的一点是,提前预测到消费者对情感年轻化的需求,选择以“爱”这个情感诉求为切入点,从而打动年轻女性消费者。

除了对产品和形象进行升级,DOUBLOVE还加大了对营销推广的投入,包括与年轻艺人和明星的合作,同时邀请国际摄影团队拍摄时尚大片,以打造更加国际化的品牌形象。在最新的广告大片中,Estelle Chen亲自出镜,以清新温柔和浪漫的形象为消费者呈现DOUBLOVE新系列产品。

面对时尚零售的整体环境逐渐复苏,消费者购物习惯从实体到线上持续迁移。DOUBLOVE同样注重电商平台的发展,不断提升天猫、微信商城的视觉创意,同时策划多元的互动内容,吸引了很大一批在线消费者。据时尚头条网监测,DOUBLOVE天猫旗舰店粉丝数已突破19万。

此外,DOUBLOVE还计划从年轻人喜爱的社交媒体平台入手,在微博、微信上进行创意营销,进一步升级宣传的品牌形象和营销手段。本次大秀,DOUBLOVE选择牢牢把握社交媒体的主动权,不仅在DOUBLOVE官方微信同步发布,还与天猫、一直播和网易云三大直播平台联合直播,实际上,自创立以来已有十年光景的DOUBLOVE在年轻高端女装细分市场中早已占有一席之地。据DOUBLOVE向时尚头条网独家透露的数据显示,DOUBLOVE目前在中国各大主要城市拥有超过160家优质门店,2017年销售额较2016年上涨34.7%,远高于行业的平均增速。

值得关注的是,目前国内的服装消费现在最为注重款式和品质,反映消费者的心理正在从基础消费向价值消费、个性消费转型升级。范闵君在接受采访时强调,用情感与消费者产生连接是第一步,未来更希望将DOUBLOVE的生活方式传达给消费者。他表示,创新与品质始终是DOUBLOVE的核心。

随着消费升级和电商寡头的时代到来,零售业正在通过提供更多新鲜体验的方式将消费者拉回实体店铺。范闵君透露,在未来的发展上,DOUBLOVE会在服务方面加入很多的创意,全面提升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DOUBLOVE深谙人才对品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品牌未来将不断吸纳创新人才,维持品牌源源不断的创造力。对于未来,DOUBLOVE选择保持乐观谨慎的态度,计划在不断进行自我提升的同时,在进一步扩大其优质门店网络,预计在2020年实现品牌店铺数量超220家,年销售额挺进10亿元俱乐部。

不过,面对愈发复杂的环境和多变的消费者,DOUBLOVE比其他品牌更加幸运的是背后拥有强大资源的支持。在其不断升级的过程中,母公司雅莹集团也正在发展壮大,经营业务不仅包括自有品牌EP雅莹,恩派雅N.Paia,还有精品零售集合店品牌雅斓名店GraceLand、大雅家和童装集合店品牌Little Space等。

值得关注的是,80年代的东南沿海服饰制造业井喷造就了中国第一批女装品牌,随着消费者的变化和竞争大浪淘沙下,能够坚持30年并保持年轻活力的现代国内服饰企业屈指可数,雅莹无疑已经成为转身最成功的国内中高端女装服饰集团。

据悉,雅莹集团未来甚至可能会涉及到更多时尚领域,包括时尚产业供应链建设、时尚产业教育与培训,以及其它时尚产业投资等。业务格局的拓宽,尤其是供应链建设和产业投资,无疑将为品牌的未来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技术和资本支持。

而多元化的品牌矩阵也为雅莹集团的未来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各品牌之间将通过资源共享获得更多的协同效益。有分析人士认为,抛开组织架构和资本并购的外部条件,一个品牌成功的原因根本上来自于产品的吸引力。如今的服饰市场趋势越来越清晰,谁能掌握最精确的用户画像和购买数据谁就能把握服饰零售的未来。

没有一个品牌能够覆盖所有市场,随着消费人群兴趣取向的不断差异化,DOUBLOVE正成为雅莹集团布下的一盘大棋。

信用卡“养卡”套现乱象调查

来源:法制日报

● 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还有些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容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

● 解决信用卡套现问题,除了要建设相关法律体系以及收单规范等全方位的防范综合治理工程外,更重要的是加大信用卡监管的执行力度

6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2020年第四号风险提示,提醒消费者应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合理使用信用卡,树立科学消费观念,理性消费、适度透支。

银保监会表示,近年来,信用卡业务发展较快,已成为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居民消费、方便居民生活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使用信用卡过程中的问题也日益突显。

近日,《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有些消费者过度依赖信用卡透支消费,背负了超出其偿还能力的大额信用卡贷款,甚至陷入“以贷还贷”“以卡养卡”的境况,导致资金紧张、还款压力倍增等问题;还有些消费者将信用卡借款违规用于房地产、证券、基金、理财等非消费领域,放大资金杠杆,容易导致个人或家庭财务不可持续,并会承担相应后果,也致使金融机构风险累积。

过度依赖透支消费

以卡养卡资金紧张

6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20年第一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918.75亿元,占信用卡应偿信贷余额的1.27%。截至今年一季度末,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占应偿信贷余额已逼近两年最高额。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有的消费者通过“以卡养卡”的方式来避免信用卡还款,也就是通过办理不同机构的信用卡,利用不同还款日期来实现循环还款。

重庆市民张女士使用“以卡养卡”的方式进行还款差不多有五六年了,她在3个银行办理了不同的信用卡,通过自行购买的POS机实现不同银行的信用卡还款和交易,无需提取现金,只需要用POS机绑定一张储蓄卡,利用储蓄卡即可实现不同信用卡的消费与还款,每个月循环还款的资金在1万元左右。

“每个月的还款日是我最着急的时候,生怕错过还款日就被拉入黑名单。”张女士说。

与“以卡养卡”类似的手段还有消费者利用信用卡进出账单的原理,将本月的钱推迟到下个月偿还或者无限期延迟。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网上存在大量类似“如何用500元还1万元信用卡账单”的帖子。这类帖子称,只要消费者在信用卡的出账日和还款日之间的任意一天,有任何进账行为都会被当成还款,而任何一笔出账都会被计入到下个月的账单。该帖举例说,如果有一张需还1万元的信用卡,但手里只有500元。这时只需要在出账日和还款日之间,将500元存进去,然后再利用第三方平台刷出来。每一次操作,存进去的500元都会被算成还款,而刷出来的500元都会被计入到下个月的账单。来回操作20遍,就能把信用卡账单还清。

对于这样的还款方式,业内人士认为,此举治标不治本,1万元的信用卡欠款其实并没有还清,“只不过是将本月的欠款推迟到下个月去了。此外,持卡人也需要给代付平台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还1万元大概需要75元”。

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的风险提示文件也表示,消费者应当正确认识信用卡功能,理性透支消费,不要“以卡养卡”“以贷还贷”,更不要“短借长用”,合理发挥信用卡等消费类贷款工具的消费支持作用。

流传多种套现方式

隐蔽性强难以发现

近期,几家商业银行调整信用卡积分规则,中国人民银行也就《关于加强支付受理终端及相关业务管理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征求意见。这些调整引发了社会对于信用卡套现的关注。

所谓信用卡套现,是指持卡人不是通过正常的合法手续(ATM机或银行柜台)提取现金,而是通过其他非合法手段将卡中的信用额度以现金的方式套取,同时又不向银行支付提现费用的行为。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流传多种套现方式,有利用二维码扫码给第三方支付平台获取现金的,也有通过刷POS机获取现金的,还有利用第三方软件对信用卡进行消费,再以现金方式返还给消费者等。

《法制日报》记者在某信用卡套现网站了解到,消费者可以自行选择与自己套现金额相对应的虚拟商品,然后按照要求使用信用卡付费。完成交易后,就会有相关人员通过现金转账等方式,将扣除手续费后的余额转给“套现人”。整个套现过程,消费者并没有购买任何实际意义上的产品。

同时,《法制日报》记者注意到,微信朋友圈内也有不少信用卡套现广告,有人声称自己可以利用信用卡套取现金,800元起价。

北京市民张丹(化名)就进行过类似交易。某日,张丹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了信用卡套现广告,正好自己又急需一笔钱,便向对方表达了套现意愿。经过沟通,张丹按照对方要求,扫码支付了2000元到指定账户,紧接着便被告知“目前系统出错,暂时不能提现”。对方告诉张丹,过几天再试试能否提现成功。然而,几天后,当张丹再次询问提现情况时,却被告知商家已经“跑路”,建议其报警。

《法制日报》记者调查发现,此类行骗者一般会使用批量添加好友的软件以各种理由加受害人为好友,然后通过朋友圈发布各类渠道的套现信息,以低手续费、快速提现等文案诱惑网友与其联系。此外,他们还会发布一些自己与客户进行成功交易以及客户好评的截图,以此来增加自己的可信度。当受害者付款后,他们就会找各种理由推迟提现,或者直接将受害人拉黑。

一名线上商户告诉《法制日报》记者,他们在为顾客提供信用卡等支付手段时,都需要给银行或者相关的金融机构提供一定的手续费。为了避免支付这笔手续费,很多商家都不愿意提供信用卡、花呗付款等方式。另外,对于很多年轻人来说,房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大部分房东的账户都是私人账户,只支持现金交易或者转账。在这种情况下,信用卡无法满足某些领域的消费,其合法提现的手续费也相对较为高昂,这就导致人们会利用信用卡套现。

2018年12月1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使用销售点终端机具(POS机)等方法,以虚构交易、虚开价格、现金退货等方式向信用卡持卡人直接支付现金,情节严重的,应当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的规定,以非法经营罪定罪处罚”。

据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科技研究室主任尹振涛介绍,以前,大多数人通常利用POS机进行信用卡套现,但由于POS机是银行的卡端,经常使用容易被发现,再加上POS机刷卡的手续费较高,所以目前很多人利用二维码扫码支付等第三方支付的渠道实现同样的功能。此外,一些人还利用信用卡的某些设计机制,提高套现额度。也有不少人打时间的擦边球或利用商务平台之间的信息联网等,寻找信用卡机制的漏洞。在新技术的应用下,信用卡套现特征表现得更加隐蔽,更加难以被发现。消费信贷发展迅速背后风险不容忽视

2019年11月,广发银行发布的《95后人群信用卡消费场景研究报告》显示,近年来,在互联网+新业态的影响下,互联网消费信贷快速崛起。各大电商推出的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如蚂蚁花呗、京东白条、任性付等因其申请门槛低、手续简单、使用便利等特点,深受热爱网购的年轻人喜爱,是许多“95后”首次尝试信用消费的产品。

在资本、金融科技的鼓励下,中国消费信贷市场迎来了“爆发式”发展,各类信贷机构也倾向于将更年轻的、相对缺乏稳定收入来源的“Z世代”年轻人作为业务扩张的对象。

信息服务公司益博睿认为,互联网消费信贷机构直白地宣扬“长尾客户”“次优客户”的概念,引导信贷机构降低贷款门槛、下沉客群;同时,共债问题也日趋严重。为延缓风险爆发,部分机构通过贷款重组、借新还旧等方式掩盖存量风险。

“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消费者主要的问题是对信用卡不了解,如年费是否交付、拖欠年费的后果等。因此,消费者在申请、使用信用卡时,应充分了解信用卡计结息规则、账单日期、年费/违约金收取方式等信用卡相关信息。此外,消费者在申请信用卡时被过度地收取个人敏感信息,甚至是个人的隐私信息。”中国政法大学金融创新与互联网金融法制研究中心主任李爱君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发放信用卡时主要存在发放信用卡的风控问题、对消费者的风险提示问题以及还款提示问题等。

尹振涛也向《法制日报》记者介绍说,当前,个人在使用信用卡的过程中,风险和违法消费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一些年轻人群体中,出现了个人杠杆快速上升的现象,他们借助“以卡养卡”的方式,通过办理各种机构的信用卡来交替还钱。

“这种现象在当前非常明显,它不仅会加速个人杠杆的上升,还会增加违约风险的概率。另一个问题就是围绕信用卡的犯罪,这主要集中在利用信用卡套现的问题上。”尹振涛说。

增强防范综合治理

加大监管执行力度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普遍出现发卡量和交易额下降、逾期率升高的现象。

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称,短期内,信用卡贷款仍处在风险暴露期,不过无论是发卡量还是交易额,目前均在稳步恢复过程中。与此同时,为应对疫情影响,多家银行一手加大力度促刷卡消费,一手加快恢复催收产能。

事实上,银行对风险更加敏感,近期多家银行开始采用封卡、降额等手段来严控风险。

近日,多位信用卡持卡人“吐槽”称,近期收到了银行发出的降额通知短信,涉及银行包括大型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

有业内人士称,目前,各大银行均在加强全流程风险管控,一般不存在信用卡大面积或突然降额的情况。不过,作为常态化的风控举措之一,银行会定期对一些高风险客户进行额度调整,并实施更为审慎的新客户准入策略和提升催收效能。

对于此次银保监会消保局关于正确使用信用卡的风险提示,李爱君认为,主要是由于信用卡领域的投诉集中爆发。

李爱君具体分析称:首先,信用卡发放机构对申请主体的审查和风控流于形式,过度依赖刑事责任的阻吓来作为风控手段,没有认真审核申请人的资信状况和还款能力;其次,一些发卡银行单方面调整信用额度,对服务收费事先告知提示不清晰;第三,一些发卡银行开展信用卡优惠活动设置霸王条款,单方面改变活动规则,不能兑现优惠待遇,引起消费者不满;第四,一些发卡银行存在告知义务履行不到位、营销宣传不规范、发卡管理不规范、外包管理不到位等问题。

“此次的风险提示主要是针对风险消费和违法消费这两个突出问题,是为了引导普通金融消费者合理使用信用卡,包括杠杆的控制和理解信用卡本身的功能,即它是一种分期消费支付的功能,而不是投资理财的功能,更不是一个借款的功能。”尹振涛说。

多位银行从业人士表示,抛开短期的疫情影响,近年来随着各类金融科技手段加深、加快应用,银行对于个人客户的风险识别也更加精准。

上述银保监会消保局发布的风险提示文件也指出,信用卡如有欠款或拖欠年费情况,会产生息费成本,也可能影响个人征信。在使用信用卡消费时,消费者应合理规划资金,做好个人或家庭资金安排和管理。

在尹振涛看来,消费金融领域的监管框架和规则相对比较丰富和完善,并且信用卡的使用群体相比其他消费分期的群体来说更优质。“在整个治理过程当中,违法和防范就是矛和盾的问题,尽管盾很强,但矛也会增加它的攻击性。”

尹振涛建议,解决信用卡套现问题,除了要建设相关法律体系以及收单规范等全方位的防范综合治理工程外,更重要的是加大信用卡监管的执行力度。

“近两年来,围绕信用卡的罚款特别多,这实际上是在增加违法成本,从而对相关主体进行一定的约束。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根据新形势、新技术,逐渐出台更多的规范性文件或者加大惩罚力度,也可以利用窗口指导等方式进行规范。”尹振涛说。(记者 赵 丽 实习生 秦华民)

相关问答

唯美橱柜的质量怎么样,有没有谁比较了解?-一起装修网

[回答]1索菲亚衣柜,面价:背板118元,层板2582好莱客衣柜,今天给报价了,价格放在公司,忘了3卡喏亚整体衣柜,面价:背板138元,层板218按照统一尺寸初...

深坞繁花丽这首诗译文?

村晚》张耒宋代张耒深坞繁花丽,晴田细径分。孤舟春水路,芳草夕阳村。暗雀投檐静,昏鸦集树喧。牛羊自归晚,灯火掩衡门。译文:深坞繁花美丽,晴田...村...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